李时珍(1518 年——1593 年),字东壁,号濒湖,湖北蕲春人,明代著名医学家,与张仲景一起被人称为医林二圣。李时珍着重医学研究、重视临床实践,曾参考历代医药典籍八百余种,采访大江南北,历时二十七年,编成我国古代药物学总结性巨著《本草纲目》。
史料记载,李时珍曾亲履长白山采挖野山参,并与满族祖先女真人结下了深厚的友谊。在满族史籍《两世罕王传》中曾多次提到过的一个满语称“东比色夫”或“东壁色夫”(意即“东壁师傅”)的人,在明万历十几年(约相当于公元 1583—1593 年)的一个春初时节,由明朝辖地出关到辽东,在长白山脉五女峰一带因为与向导失去联系而迷了路。正当他躺在山凹中休息时,被清太祖努尔哈赤手下士兵当做明朝边防大将李成梁派来的奸细抓住。士兵将他带到努尔哈赤重兵驻地鸣山附近。 满语史料中称, 此人六十余岁, “瘦矮长髯” “青袍宽带”“身背布囊”,热情平易、朴实健谈。女真人一再追问,他始终不肯透露自己的姓名,只说自己是南医(汉族医生),叫“东壁”。
“东壁”在被掳期间用自己的医术为女真人治病疗伤,还用药汤为努尔哈赤洗腿。为了给女真人治病,他常常熬药、制药到深夜;女真人不懂医术,他就帮着辩论中草药,并制成标本;晚上没有病人时,人们常常看见他在獾油灯下整理图谱和文字材料。他的行为深得女真人好感,努尔哈赤也对他十分尊重,称他为“斡克多玛法”,即“医生爷爷”。
当时女真人挖野山参采用“大拉网”的方式,不论大参小参都挖出来,好的卖坏的扔。据说,“东壁”看了十分心疼,教他们挖大留小,还教他们储存野山参的方法。
这年中秋过后, “东壁”执意要回故里,努尔哈赤坚留不住,只好派人护送。临行前,他建议女真人不要囿于种族之见,邀请汉人出关帮助他们种植和采挖野山参。随后“东壁”带着在长白山搜集的上百株野山参标本、图谱和一些动物毛皮入关,从此再无音讯。
万历三十年(公元 1603 年后),女真人采纳了他的建议,以优厚待遇邀请了直隶、河北、山西的“参虎子” (野山参技术人员)出关帮助采挖野山参。“东壁”走后,女真人仍对他念念不忘,称之为“神人”。
“东壁”就是李时珍
李时珍本是湖北蕲春人,字东壁,恰与满语“东壁”二字不谋而合,且当时并无其他著名医学家的名号中有“东壁”二字。 《两世罕王传》提到“东壁色夫”时,说他“大眼”“长髯”“瘦小”“善讲话,声音洪亮”“走路疾如飞”,无独有偶,李时珍的自传中描写自己也是“然貌也”,“癯然身也,津津然清议也”。当女真人问“东壁”为何来辽东时,他自称“久有夙志”想来辽东考察野山参,并说他在隆庆年间就想来而未来成,只好从明朝边关高价购买走私的野山参,这次终遂己愿。
《本草纲目》 是我国第一本比较详细地记载辽东野山参的医学著作, 李时珍在此书中对其药理、 生理特性有全面的阐释和补充,足见他对辽东野山参非常了解。《两世罕王传》还说,中秋一过,“东壁色夫”心事重重,急欲南返,称家中儿孙惦念,且为继文志要回去编修医书,这与李时珍的平生行迹也颇相吻合。
从内忧外患种种因素推断,“东壁”就是李时珍。
为何不见于史册?
然而李时珍的自传和明清史实中并未提到过他有这样一段经历。据女真族的口碑史料记载,明末还有一些医学家如王肯堂、陈实功等人都曾来过辽东女真人属地,正史也都没有记载。那时明朝与女真人的矛盾日益恶化,这些汉人怕被指为“逆子贰臣”,绝口不提自己和女真人有过关系。李时珍来辽东完全是为了光大医学,他给女真人治病也是医者仁心,毫无居功之意,为了避嫌,他在自传中不提这段经历也属情理之中。
《两世罕王传》记载,“东壁”南返时曾对努尔哈赤说,自己来辽东是为了医学事业,回到明朝辖地将不提女真兵势,同时也希望努尔哈赤为自己保密,努尔哈赤当时一口答应。根据后来的史料看,努尔哈赤也做到了这一点。
虽然如此,女真人并未忘记他,除了自己口碑流传的家史中一再提及他的故事外,清朝刚刚建立,各地的药王庙就把李时珍与唐代大医学家孙思邈并列在一起供奉。医学家能在这样短的时间里就迅速被神化且受到祭祀,除了他的伟大医德医才,也与他长白山一行及努尔哈赤的深厚感情分不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