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天桥沟, 山神老把头孙良的故事可谓家喻户晓。他能惩恶扬善, 帮助进山挖参的穷苦百姓, 也能帮助在山里迷路的人走出困境,并能使一无所获的挖参人在他的指点下找到顶着红榔头的大棒槌。参农们更是对他顶礼膜拜,把他视为开山挖参之鼻祖、获得山宝的财神爷。因此,在每次放山前,都会在他的坟前摆供品、烧纸马、焚香祭奠、高唱采参山歌后才去寻找棒槌。
孙良是什么时期的人,又来自哪里呢?接下来我们就一起听听采参鼻祖——老把头孙良的故事吧。传说山东莱阳有一户姓孙的人家,老两口就一个儿子,取名叫孙良。这一年,莱阳一带遭遇百年不遇的大旱,人们把野外的草根和树皮都吃光了, 村庄里饿死了好多人。 乡亲们流离失所投奔他乡。 孙良听说关东长白山出野山参, 就和家人商量要去闯关东。
爹娘和媳妇听说关东山高林密、滴水成冰、虎豹成群,死活也不答应。 可是孙良是个有志气的人, 说干啥就一定要办成。家人没有办法,给孙良凑了些盘缠,便送他去了关东。
孙良吃尽千辛万苦,终于来到了长白山。深山老林里数不尽的獐狍野鹿,奇花异草,把孙良乐得拄根棍子就开始放山。他一个人“放山”,这叫“单搓”,一连找了几天也没“开眼”。这天他正在林子里走,突然看见前边也有个放山的。深山里人烟稀少,人见了人格外亲。一打听,这人也是山东莱阳人,叫张禄。经过交谈两人还挺投缘,于是就搂土为炉插草为香,结拜为生死弟兄。
孙良比张禄大两岁,孙良为兄张禄为弟。别看张禄年龄没孙良大,可他放山的年头多,很有经验。他就教孙良认识什么是几匹叶,什么是“刺官棒”(一种假人参),还给孙良讲人参精变大姑娘的故事,还有许许多多善有善报、恶有恶报的传说,在孙良的心里打下了深深的烙印。
这一天,孙良和张禄分头出去遛趟子,约好三天后回来见。孙良出了戗子,走了一上午,就在一个向阳坡上发现了一大片野山参。他乐坏了,连续挖了好几棵后,才捧着野山参回到窝棚里去等兄弟张禄。可是一连等了三天张禄也没回来,孙良担心兄弟出意外,就出了戗子去找人。
茫茫林海,孙良跋山涉水,忍饥挨饿,找了七天七夜,翻遍了大山各处的河沟坡岔,也不见兄弟的踪影,最后累倒在河边。他苏醒后喝了几口水,抓到一个喇喇蛄蛇生吃了。弥留之际,孙良打起精神咬破食指,在身边的卧牛石上刻下一首绝命诗:
家住莱阳本姓孙,漂洋过海来挖参。
路上丢了好兄弟,找不到兄弟不甘心。
三天吃了个喇喇蛄,你说伤心不伤心。
家中有人来找我,顺着古洞河往上寻。
写完,孙良就死在这块卧牛石旁边了。其实,他兄弟张禄也是走“麻达山”(迷路)最后死在山里边了。后来放山的人就崇拜孙良为祖师爷。
可是,孙良人虽死了,尸首却直挺挺地靠着石头不倒。为什么呢?原来他是惦记着他的兄弟,死不瞑目!一批批进山放山打猎的人走到这儿,看见石头上的字,都敬佩孙良的为人,就传颂他的故事。传来传去,一下子传到了康熙皇帝的耳朵里。“真有此事?”“真有”。康熙爷说:“快领我进关东山看看去!”手下人不敢怠慢,就带领康熙皇帝进了长白山。康熙来到那块卧牛石前,果然看见孙良的尸身立在那里。他点点头,自言自语地说:“此人勇敢忠义,我封他为山神爷老把头,今后农历三月十六就是他的生日。”康熙皇帝话音刚落, 就见孙良的尸体摇了几下要倒下去。 康熙有点奇怪, 就命令手下人说: “快!放倒一棵树, 树墩给他作凳子。 ”树墩弄好了,孙良的尸体果然稳稳当当地坐在上面了。从此,孙良就成了受封的山神爷老把头。每年农历三月十六是老把头的生日,挖参人、采山的、猎人、木帮都要放假,杀猪宰羊为山神爷过生日。山里的人也不坐树墩,因为那是山神爷的板凳,是祖师爷的位置。
其实, 由放山产生的古老民间传说、 歌谣中关于老把头孙良的传说故事还有很多, 绝命诗也有很多版本。 无论是哪个版本的 《绝命诗》,我们都可以看到老把头为人的光彩。为了生存,他敢于在深山老林中探寻人生道路,为后来采挖野山参的穷苦大众开辟了生命之路、生活之源、寻宝之地,给人们树立了榜样。他在陷于绝境的时候,仍不忘记苦难兄弟。这种心地善良不畏艰险的纯真美德,引发了与孙良有相似经历的广大群众的共鸣,把“老把头”树为自己心目中最美好、最理想的偶像。
在现实生活中,人们渐渐把老把头尊为挖野山参的鼻祖,作为山神加以祭奠和顶礼膜拜。于是陆续出现了山神庙、老把头庙、老爷府。在长白山,人们把农历三月十六日定为老把头节。如《安图县志》记载:“木帮、猎户、棒褪营,以及山中旅行者,咸于是日备香烛供品,向山神叩头,求其护佑,且有宰牲以祀者;乡人皆重视此日,争购酒肉,以度三月十六日。”《抚松县志》卷四提及:“是日家家沽酒市肉,献于老把头之庙前”。三月十六日成为长白山区人们最为重视的祭奠节日。“三月十六,点灯以后,祭祀把头,把头保佑。放山快当,棒槌拿够。风调雨顺,年丰人寿。”如今,在天桥沟,过老把头节的习俗一直在流传着。